魂断对马海峡:在日俄战争中,沙皇俄国战败的原因分析
专栏
2023-04-13 07:15
344
日俄战争又被称为“第零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的一场大规模国际性战争,日本竟然打败了实力强大的沙皇俄国,这让西方列强大为震惊,对日本刮目相看。
在整个日俄战争中,对马海战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场海战,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三分之二的舰只被摧毁,几乎全军覆没,而日方仅损失三艘鱼雷艇。
战损比如此之大,让人大跌眼镜,为什么看似强大的沙皇俄国,会被日本按在地上摩擦呢?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
1904年,日本不宣而战,以偷袭的方式,拉开了日俄战争的序幕,双方为了争夺旅顺港,展开了拉锯战,目的就是为了争夺黄海的制海权。
在这场黄海战役中,俄国海军名将马卡罗夫被日军埋下的水雷炸死,俄国太平洋舰队陷入被动的境地,被日本联合舰队围困于旅顺港内。
沙皇尼古拉二世看情况不妙,随即决定从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中抽调部分海军力量,组成“太平洋第二舰队”,开往远东增援。
这支混合舰队拥有各型主要战舰38艘,辅助舰船约20艘,由罗哲斯特文斯基(Zinovy.Rozhestvensky)中将统一指挥,经过长途跋涉,双方在对马海峡附近爆发大规模海战。

对马海战
吃败仗的原因
这场战役也成为世界海战史上战损悬殊巨大的战例之一,此战过后,俄国彻底在远东地区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而日本海军从此跻身世界海军强国之列,美国开始重视日本,甚至将其看成假想敌。
对马海战中,俄国之所以如此惨败,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四大原因。
第一,俄国太平洋第二舰队的纸面实力确实强大,但这并不等于战斗力,这如何理解呢?和踢足球是一个道理,一群顶级球星聚在一起,未必就能踢出好成绩。
俄国太平洋第二舰队是一支仓促拼凑起来的舰队,虽然来自强悍的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但是重新组织之后,没有足够的时间训练和磨合,打起仗了就会手忙脚乱。
为了保证太平洋第二舰队的舰船数量,不少战列舰仓促完工提前下水的,而且由于海军官兵人手不足,新兵蛋子凑数的情况并不少见,第一个原因就是败在“仓促”二字上,对于战争的准备不足。
第二,俄国的太平洋第二舰队中的军舰,航速存在巨大的差异,速度快的巡洋舰有24节,速度慢的在15节,最慢的甚至有10节以下的。
这打起仗来,都不能形成有效的战斗力,作战阵型还没来形成,就被打残废了,相比之下,日本联合舰队的军舰一体化程度高。
第三,日本联合舰队是以逸待劳,而俄国则是长途跋涉,超远距离赶往战争,整整航行了1万八千海里,整个海军从上到下的精神状态远不如日本。

那沙俄为什么要跑这么大老远的打这一架呢?
这当然离不开,俄国的死对头英国了,时间回到1902年,当时的英国为了遏制沙皇俄国在远东扩张,就和日本签订了《英日同盟条约》,以此来牵制俄国。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正是削弱俄国的最好时机,作为盟友的英国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于是英国以保持中立为由,不准俄国舰队从直布罗陀进入地中海走苏伊士运河前往远东。
这那是什么中立啊?明明就是给沙皇俄国添堵,太平洋第二舰队只能多走数千海里的冤枉路,从非洲好望角绕行。

蓝色为沙俄海军实际航线
英国还利用自己遍布世界的殖民地,想方设法对俄国舰队进行监视,不允许其在中立国家停靠,和今天的美国是一个德行,把“长臂管辖”发挥到了极致。
这样一来,俄国的太平洋第二舰队在漫长的航行中,就无法得到给养补充与休整,所以在出发前尽可能的在船上塞满了各种物资。
据说就连水手床铺下面都堆满了煤炭,由于卫生条件差,导致大量非战斗减员,仗还没有打,就已经病倒一片了。
相比之下,日本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对马海峡就在日本本土附近,占尽了天时地利,在战术上是典型的“围点打援”,而日本联合舰队在东乡平八郎的督促下,频繁进行实弹射击训练。以逸待劳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四,沙俄海军在开战之前,心理防线已经崩溃,在漫长的航行过程中,他们得知了了旅顺舰队被全歼的消息,心态就崩溃了。
而且各种谣言开始在俄海军中传播,甚至谣传,日本联合舰队已经秘密航行到了北欧海域。直接威胁沙俄的波罗的海舰队了。
在这种气氛下,官兵精神紧张,见到外国船只就以为是日本舰队,弄得“草木皆兵”,士气极为低落。
以逸待劳
早在太平洋第二舰队出发时,时任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的东乡平八郎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全歼俄国的增援舰队。
他经过反复思考,最后得出结论,如果将其全部歼灭,取决于他们能否尽早发现敌舰行踪并提前部署。
1905年5月14日,绕行了半个地球的太平洋第二舰队抵达了台湾海域附近,由于此时的台湾已经被日本占领,所以太平洋第二舰队再一次绕过台湾海峡。
可还是在琉球群岛海域附近被日本武装商船发现并迅速汇报给了日本联合舰队指挥部,得到情报后的东乡,立刻召开战前紧急会议,研究俄国舰队下一步行动目标。

经过激烈讨论,联合舰队指挥部最终得出三种结论:
第一,绕过日本列岛经库页岛折返海生崴
第二,与旅顺港内太平洋第一舰队会合(但此时旅顺港已经失守)所以被否决。
第三,俄国海军很可能走最快的航线,从对马海峡穿过,直奔海生崴。
此时日本联合舰队高级参谋秋山真之经过缜密的分析,提议在对马海峡设伏,以逸待劳,最终东乡平八郎采取了秋山真之的建议将主力埋伏于对马海峡。

日剧《坂上之云》剧照
魂断对马海峡
1905年5月27日,俄国太平洋第二舰队果真如秋山真之预想的一样,进入对马海峡海域,早已等候多时的日本联合舰队立即出击。
疲惫不堪的太平洋第二舰队发现日本联合舰队后,惊恐不已,在未判断敌情的情况下,主帅罗杰斯特文斯基仓促下令改变队形,由于此时各舰船速度不一,导致队形极其混乱。
此时日本联合舰队抓住机会,抢占T字形阵位,指己方战舰横向船身对敌舰船头,将战列舰的火力发挥到极致。

联合舰队在东乡的命令下,突然左转舵,进行违反常规的"敌前大回头",整个舰队划了一个"U"字形。
此举极具冒险性,它使日舰一时间处于俄舰火力的严重威胁之下,但这时俄舰也正处于变阵的混乱之中,未能抓住这稍纵即逝的良机。

日舰在完成"U"字型大转弯后,集中火力猛攻俄国舰队的旗舰。在优势火力的攻击下,约半个小时后,俄国的旗舰"苏沃洛夫"号受重创被迫退出战斗,指挥官罗哲斯特文斯基,身负重伤不省人事,其他几艘旗舰也相继被击沉击伤。
失去指挥的其他舰船,见形势不妙,开始试图摆脱日舰,向海参崴方向逃窜,但由于航速较慢,很快被联合舰队的鱼雷艇追上,在加上弹药所剩无几,迫不得已纷纷挂起白旗投降。
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东乡平八郎并未理会,以俄舰未停止航行为借口,命令日舰继续炮击,直到秋山真之多次向他进言国际法规章后,他才打起信号旗下令停止炮击。
东乡平八郎的风格就是这样狠辣,战而不宣,无视国际法,最终,俄国37艘战舰中21艘被击沉,7艘被俘。
被所谓的“中立国”扣留6艘,仅有3艘逃回海参崴,几乎可以算的上是全军覆没,日本仅损失3艘鱼雷艇,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随着对马海战结束,日俄战争也落下了帷幕,对马海战的结局震惊了整个世界,同时对海军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将“大炮巨舰”的战列舰时代推向颠峰。

因为战争的失败,俄国国内矛盾加剧,沙皇统治遭到动摇,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日本从此跻身世界海军强国之列。
取得了朝鲜和辽东半岛的控制权,进一步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膨胀,让其越陷越深,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欣赏日本之余。

西奥多.罗斯福
开始对这个岛国感到一丝后怕,以当前日本海军的实力来看,将成为美国太平洋海域最大的威胁。
全文完,感谢您的点赞支持,下期节目再见!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ynstorm@foxmail.com进行删除!
日俄战争又被称为“第零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的一场大规模国际性战争,日本竟然打败了实力强大的沙皇俄国,这让西方列强大为震惊,对日本刮目相看。
在整个日俄战争中,对马海战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场海战,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三分之二的舰只被摧毁,几乎全军覆没,而日方仅损失三艘鱼雷艇。
战损比如此之大,让人大跌眼镜,为什么看似强大的沙皇俄国,会被日本按在地上摩擦呢?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
1904年,日本不宣而战,以偷袭的方式,拉开了日俄战争的序幕,双方为了争夺旅顺港,展开了拉锯战,目的就是为了争夺黄海的制海权。
在这场黄海战役中,俄国海军名将马卡罗夫被日军埋下的水雷炸死,俄国太平洋舰队陷入被动的境地,被日本联合舰队围困于旅顺港内。
沙皇尼古拉二世看情况不妙,随即决定从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中抽调部分海军力量,组成“太平洋第二舰队”,开往远东增援。
这支混合舰队拥有各型主要战舰38艘,辅助舰船约20艘,由罗哲斯特文斯基(Zinovy.Rozhestvensky)中将统一指挥,经过长途跋涉,双方在对马海峡附近爆发大规模海战。
对马海战
吃败仗的原因
这场战役也成为世界海战史上战损悬殊巨大的战例之一,此战过后,俄国彻底在远东地区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而日本海军从此跻身世界海军强国之列,美国开始重视日本,甚至将其看成假想敌。
对马海战中,俄国之所以如此惨败,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四大原因。
第一,俄国太平洋第二舰队的纸面实力确实强大,但这并不等于战斗力,这如何理解呢?和踢足球是一个道理,一群顶级球星聚在一起,未必就能踢出好成绩。
俄国太平洋第二舰队是一支仓促拼凑起来的舰队,虽然来自强悍的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但是重新组织之后,没有足够的时间训练和磨合,打起仗了就会手忙脚乱。
为了保证太平洋第二舰队的舰船数量,不少战列舰仓促完工提前下水的,而且由于海军官兵人手不足,新兵蛋子凑数的情况并不少见,第一个原因就是败在“仓促”二字上,对于战争的准备不足。
第二,俄国的太平洋第二舰队中的军舰,航速存在巨大的差异,速度快的巡洋舰有24节,速度慢的在15节,最慢的甚至有10节以下的。
这打起仗来,都不能形成有效的战斗力,作战阵型还没来形成,就被打残废了,相比之下,日本联合舰队的军舰一体化程度高。
第三,日本联合舰队是以逸待劳,而俄国则是长途跋涉,超远距离赶往战争,整整航行了1万八千海里,整个海军从上到下的精神状态远不如日本。
那沙俄为什么要跑这么大老远的打这一架呢?
这当然离不开,俄国的死对头英国了,时间回到1902年,当时的英国为了遏制沙皇俄国在远东扩张,就和日本签订了《英日同盟条约》,以此来牵制俄国。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正是削弱俄国的最好时机,作为盟友的英国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于是英国以保持中立为由,不准俄国舰队从直布罗陀进入地中海走苏伊士运河前往远东。
这那是什么中立啊?明明就是给沙皇俄国添堵,太平洋第二舰队只能多走数千海里的冤枉路,从非洲好望角绕行。
蓝色为沙俄海军实际航线
英国还利用自己遍布世界的殖民地,想方设法对俄国舰队进行监视,不允许其在中立国家停靠,和今天的美国是一个德行,把“长臂管辖”发挥到了极致。
这样一来,俄国的太平洋第二舰队在漫长的航行中,就无法得到给养补充与休整,所以在出发前尽可能的在船上塞满了各种物资。
据说就连水手床铺下面都堆满了煤炭,由于卫生条件差,导致大量非战斗减员,仗还没有打,就已经病倒一片了。
相比之下,日本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对马海峡就在日本本土附近,占尽了天时地利,在战术上是典型的“围点打援”,而日本联合舰队在东乡平八郎的督促下,频繁进行实弹射击训练。以逸待劳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四,沙俄海军在开战之前,心理防线已经崩溃,在漫长的航行过程中,他们得知了了旅顺舰队被全歼的消息,心态就崩溃了。
而且各种谣言开始在俄海军中传播,甚至谣传,日本联合舰队已经秘密航行到了北欧海域。直接威胁沙俄的波罗的海舰队了。
在这种气氛下,官兵精神紧张,见到外国船只就以为是日本舰队,弄得“草木皆兵”,士气极为低落。
以逸待劳
早在太平洋第二舰队出发时,时任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的东乡平八郎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全歼俄国的增援舰队。
他经过反复思考,最后得出结论,如果将其全部歼灭,取决于他们能否尽早发现敌舰行踪并提前部署。
1905年5月14日,绕行了半个地球的太平洋第二舰队抵达了台湾海域附近,由于此时的台湾已经被日本占领,所以太平洋第二舰队再一次绕过台湾海峡。
可还是在琉球群岛海域附近被日本武装商船发现并迅速汇报给了日本联合舰队指挥部,得到情报后的东乡,立刻召开战前紧急会议,研究俄国舰队下一步行动目标。
经过激烈讨论,联合舰队指挥部最终得出三种结论:
第一,绕过日本列岛经库页岛折返海生崴
第二,与旅顺港内太平洋第一舰队会合(但此时旅顺港已经失守)所以被否决。
第三,俄国海军很可能走最快的航线,从对马海峡穿过,直奔海生崴。
此时日本联合舰队高级参谋秋山真之经过缜密的分析,提议在对马海峡设伏,以逸待劳,最终东乡平八郎采取了秋山真之的建议将主力埋伏于对马海峡。
日剧《坂上之云》剧照
魂断对马海峡
1905年5月27日,俄国太平洋第二舰队果真如秋山真之预想的一样,进入对马海峡海域,早已等候多时的日本联合舰队立即出击。
疲惫不堪的太平洋第二舰队发现日本联合舰队后,惊恐不已,在未判断敌情的情况下,主帅罗杰斯特文斯基仓促下令改变队形,由于此时各舰船速度不一,导致队形极其混乱。
此时日本联合舰队抓住机会,抢占T字形阵位,指己方战舰横向船身对敌舰船头,将战列舰的火力发挥到极致。
联合舰队在东乡的命令下,突然左转舵,进行违反常规的"敌前大回头",整个舰队划了一个"U"字形。
此举极具冒险性,它使日舰一时间处于俄舰火力的严重威胁之下,但这时俄舰也正处于变阵的混乱之中,未能抓住这稍纵即逝的良机。
日舰在完成"U"字型大转弯后,集中火力猛攻俄国舰队的旗舰。在优势火力的攻击下,约半个小时后,俄国的旗舰"苏沃洛夫"号受重创被迫退出战斗,指挥官罗哲斯特文斯基,身负重伤不省人事,其他几艘旗舰也相继被击沉击伤。
失去指挥的其他舰船,见形势不妙,开始试图摆脱日舰,向海参崴方向逃窜,但由于航速较慢,很快被联合舰队的鱼雷艇追上,在加上弹药所剩无几,迫不得已纷纷挂起白旗投降。
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东乡平八郎并未理会,以俄舰未停止航行为借口,命令日舰继续炮击,直到秋山真之多次向他进言国际法规章后,他才打起信号旗下令停止炮击。
东乡平八郎的风格就是这样狠辣,战而不宣,无视国际法,最终,俄国37艘战舰中21艘被击沉,7艘被俘。
被所谓的“中立国”扣留6艘,仅有3艘逃回海参崴,几乎可以算的上是全军覆没,日本仅损失3艘鱼雷艇,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随着对马海战结束,日俄战争也落下了帷幕,对马海战的结局震惊了整个世界,同时对海军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将“大炮巨舰”的战列舰时代推向颠峰。
因为战争的失败,俄国国内矛盾加剧,沙皇统治遭到动摇,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日本从此跻身世界海军强国之列。
取得了朝鲜和辽东半岛的控制权,进一步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膨胀,让其越陷越深,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欣赏日本之余。
西奥多.罗斯福
开始对这个岛国感到一丝后怕,以当前日本海军的实力来看,将成为美国太平洋海域最大的威胁。
全文完,感谢您的点赞支持,下期节目再见!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ynstorm@foxmail.com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