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汉武帝:半生黩武,为何能比肩秦始皇?
专栏
2023-04-06 18:12
469
汉武帝刘彻和秦始皇嬴政两位都是划时代的历史人物。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皇帝制度,对我国统一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打通了西域之路,不断地挑起战争。晚年时还追求长生之术,奢靡浪费。
那汉武帝刘彻究竟做了什么,为何能比肩秦始皇。
文景之治,丝绸之路
通过连年不断的战争获得皇位的汉高祖刘邦接手的中原大地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于是到了文帝、景帝就采取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的思想。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经济逐渐复苏。
但是自汉高祖刘邦开国以来,为赏功臣而分封诸侯,这些诸侯逐渐盘踞一方,诸侯势力隐隐威胁着中央的权力,诸侯管辖地与中央的法律制度是有区别的。

当时诸侯国内优先采取本国法律制度,中央法律作为参考,这直接导致当时诸侯国民众对中央的认同感很低。诸侯当时还掌握着铸币权,铁矿的开采。
文景之治时思想也没有约束,自由发展,可以说在政治经济思想各个方面诸侯都处于一种比较独立的状态,思想上不齐心,内部就是分散杂乱的。
那么诸侯偶尔也就会有不服从中央管制的情况,这对汉朝朝廷内部是不利的。
汉庭的外部,匈奴连年侵扰汉朝边境,匈奴作为游牧民族,没有独立的经济体制,不如农耕民族生活稳定,天灾人祸都会引起匈奴南下抢掠较为富庶汉朝。

刘彻就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时候登基了,这也决定了他终将是一位名垂千古的皇帝。
秦始皇嬴政推行法家,焚书坑儒,推行愚民政策。而汉武帝刘彻却与其恰恰相反,他采取了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反思秦朝暴政的惨淡收场,知道过于严厉的法家是不能实施了。而在这内忧外患的时候,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肯定不能再实施。于是他广纳天下贤士,希望找到能够献上良策的学士。
董仲舒解决了汉武帝的几个问题,其中比较重要的思想是“君权神授”,君主的权利是由上天降临的,这直接论证了君主的至高无上性。董仲舒还提出了民本思想,收拢了民心,君主就是民心所向。
汉武帝越听越感兴趣,问了董仲舒很多问题,董仲舒都对答如流。最后汉武帝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统一了思想,确定了儒家长达两千多年的正统地位。

统一思想的目的是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的统一具体表现在儒家思想与治学做官结合紧密。
汉武帝在首都兴办太学,在地方上也设立学校,培养国家人才的同时也掌控了地方上的思想。采取考试制度对在首都太学上学的学生进行考察。
“学而优则仕”是当时的主要表现。这就改变了汉高祖刘邦当时依靠军功分封官位的局面。同时采用举贤不避亲的监察制度,举贤良,孝廉的士子来发展建设国家。这其实在选官制度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汉武帝少时并不掌权。汉武帝刘彻少时还不是太子,而是远离京都的胶东王。这样看,他起步的时候还是汉景帝众多儿子里面不起眼的一位。

汉景帝本身也是有太子的,名为刘荣。当时长公主馆陶公主育有二子一女,只有一个女儿,所以格外的宠爱,就希望她嫁给天下最有权势的人,好保她一生平安顺遂。馆陶公主就提议让刘荣取她的女儿。
刘荣的母亲粟姬看不惯馆陶公主,就直截了当的拒绝了这门亲事。这一下子可得罪了馆陶公主,馆陶公主又重新物色新的人选,当时还是胶东王的刘彻,人品才情各方面都很不错,关键是他还有凌云之志。
一番考察下来,馆陶公主觉得刘彻很不错。刘彻和他的母亲王夫人也非常配合。就这样,在馆陶公主和王夫人合力推举下,刘荣被废,刘彻成了太子,馆陶公主的女儿也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
汉武帝打通西域之路,也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本想派遣使臣前往大月氏,然后与大月氏签订盟约,前后夹击匈奴,但是张骞出使西域,一出使就出使了十几年。

这边汉武帝与匈奴打的不可开交,那边又听不到丝毫张骞出使西域的情况。漫长的等待,已经让汉武帝被迫放弃张骞的那一条路。
没想到,十几年后,张骞活着回来了,还带了异国见闻。当通传张骞回来的消息的时候,汉武帝是激动不已的。他非常迫切地召见的张骞,他想知道张骞在西域的十几年里都发生了什么。
张骞在外的十几年与一匈奴女子结为夫妻。少年时离开繁华富饶的都城,前往漫漫西域之路,再回来时,边塞的风沙让这个男人苍老了二十多岁。张骞讲述了一路上的曲折离奇,还带来葡萄,胡椒等农作物的种子。
他向汉武帝描述了西域发展的另一番景象,这景象深深地打动了汉武帝。汉武帝最终下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派遣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就是为了打通西域之路,汉朝与西域各国互通有无,买卖货物带动了西域的经济发展。

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具有重要意义,他是中国古时的外交见证,这也展示了汉武帝深谋远略。
打击匈奴,悲剧收场
在汉武帝在位期间,漫长的征战过程中,有三个将军是绕不开的,李广,卫青和霍去病。李广将军飞剑射石虎,赫赫有名。
但是卫青和霍去病是攻打匈奴的主力军。说起来,汉武帝一天出门去了平阳侯家里,平阳侯就设宴款待,酒宴上歌舞升平,美人婀娜,汉武帝就看上了其中一个美貌秀丽的歌姬,而这个歌姬就是卫青同母异父的姐姐卫子夫。

卫子夫跟随汉武帝进入皇宫,一路荣升贵妃,直至皇后,卫青也跟着水涨船高,有了在汉武帝面前大展身手的机会。等到有了外甥霍去病,汉武帝很喜欢这小子,因为霍去病有汉武帝喜欢的那股征战杀伐的果敢和勇气。
在汉武帝整治朝廷内部的过程中,汉朝逐渐拥有了强盛的国力,但是匈奴一直是汉武帝的一块心病。攻打匈奴一直都在汉武帝的发展版图之中。
唐朝高适诗曰“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汉武帝雄才大略,但是他本人却是没有真正见过皇庭之外的景象的。
都说春风不度玉门关,过了玉门关,来到远离中原的漠北,这里是卫青和霍去病是攻打匈奴的主力战场,霍去病率10万骑兵分两路出征,卫青亲自率5万精兵轻骑兵奔驰500多公里,轻装简行,直袭单于老营。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描写的正是这场战争。卫青和霍去病两人在匈奴战争中留下光彩绚烂的历史笔记。
汉武帝在位54年,攻打匈奴44年,可以说他在位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攻打匈奴。匈奴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他们部落分散,部落的地点也经常变化。能最终消灭匈奴是非常不容易的。
汉武帝与陈阿娇,卫长夫两任皇后的爱恨情仇,那也是曲折悲情。
汉武帝登基后,陈阿娇就仗着她地位尊贵,外戚母亲馆陶公主势力广泛,她就要求汉武帝专宠自己,不许汉武帝和其他女人亲近。只是陈阿娇多年无所出,逐渐也就失去圣宠。
等到汉武帝带回来卫子夫,陈阿娇也就彻底失去了汉武帝的宠爱。没过多久,陈阿家就被查出来使用巫蛊之术伤害卫子夫,剥夺了皇后的地位。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后世人多非议。卫子夫也就名正言顺的成为了皇后,卫子夫的孩子刘据成为了太子。

汉武帝晚年的时候耽于享乐,沉迷于求仙问道。时常听信谗言做出一些不当举动。汉武帝身边常有小人挑唆,他对太子刘据不满已久,刘据背后那权势极大的卫氏也是他忌惮的存在。
卫子夫年老色衰,早已不得宠,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涌动。当一个国家的奸臣极为得势的时候,常常会蒙蔽圣听,奸臣江充向皇帝进谗言,言明刘据运用巫蛊之术伤害汉武帝有不臣之心。
而刘据在汉武帝疏远的过程中感到恐慌,他准备动手除掉江充,却不想正好中了江充的陷阱。于是在一片混乱之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刘据的倒下,也彻底击垮了卫子夫,卫子夫被废,自缢了解。
汉武帝与卫子夫之间的微博的信任消耗殆尽,几十年的陪伴比不上帝王的疑心。这就是伴君如伴虎的写照吧。

纵观汉武帝这一生,年少登基,暮年失意,有功有过,功过不过是历史寥寥几笔,透过那简短有力的史书记载,我们看到了汉武帝这波澜壮阔的一生。
参考文献:
[1]汉武帝经营西域的得失
[2]汉武帝时期的“儒学”与“儒术”
[3]汉武帝的父子关系 汉武帝为什么与太子开战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ynstorm@foxmail.com进行删除!
汉武帝刘彻和秦始皇嬴政两位都是划时代的历史人物。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皇帝制度,对我国统一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打通了西域之路,不断地挑起战争。晚年时还追求长生之术,奢靡浪费。
那汉武帝刘彻究竟做了什么,为何能比肩秦始皇。
文景之治,丝绸之路
通过连年不断的战争获得皇位的汉高祖刘邦接手的中原大地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于是到了文帝、景帝就采取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的思想。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经济逐渐复苏。
但是自汉高祖刘邦开国以来,为赏功臣而分封诸侯,这些诸侯逐渐盘踞一方,诸侯势力隐隐威胁着中央的权力,诸侯管辖地与中央的法律制度是有区别的。
当时诸侯国内优先采取本国法律制度,中央法律作为参考,这直接导致当时诸侯国民众对中央的认同感很低。诸侯当时还掌握着铸币权,铁矿的开采。
文景之治时思想也没有约束,自由发展,可以说在政治经济思想各个方面诸侯都处于一种比较独立的状态,思想上不齐心,内部就是分散杂乱的。
那么诸侯偶尔也就会有不服从中央管制的情况,这对汉朝朝廷内部是不利的。
汉庭的外部,匈奴连年侵扰汉朝边境,匈奴作为游牧民族,没有独立的经济体制,不如农耕民族生活稳定,天灾人祸都会引起匈奴南下抢掠较为富庶汉朝。
刘彻就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的时候登基了,这也决定了他终将是一位名垂千古的皇帝。
秦始皇嬴政推行法家,焚书坑儒,推行愚民政策。而汉武帝刘彻却与其恰恰相反,他采取了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反思秦朝暴政的惨淡收场,知道过于严厉的法家是不能实施了。而在这内忧外患的时候,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肯定不能再实施。于是他广纳天下贤士,希望找到能够献上良策的学士。
董仲舒解决了汉武帝的几个问题,其中比较重要的思想是“君权神授”,君主的权利是由上天降临的,这直接论证了君主的至高无上性。董仲舒还提出了民本思想,收拢了民心,君主就是民心所向。
汉武帝越听越感兴趣,问了董仲舒很多问题,董仲舒都对答如流。最后汉武帝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统一了思想,确定了儒家长达两千多年的正统地位。
统一思想的目的是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的统一具体表现在儒家思想与治学做官结合紧密。
汉武帝在首都兴办太学,在地方上也设立学校,培养国家人才的同时也掌控了地方上的思想。采取考试制度对在首都太学上学的学生进行考察。
“学而优则仕”是当时的主要表现。这就改变了汉高祖刘邦当时依靠军功分封官位的局面。同时采用举贤不避亲的监察制度,举贤良,孝廉的士子来发展建设国家。这其实在选官制度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汉武帝少时并不掌权。汉武帝刘彻少时还不是太子,而是远离京都的胶东王。这样看,他起步的时候还是汉景帝众多儿子里面不起眼的一位。
汉景帝本身也是有太子的,名为刘荣。当时长公主馆陶公主育有二子一女,只有一个女儿,所以格外的宠爱,就希望她嫁给天下最有权势的人,好保她一生平安顺遂。馆陶公主就提议让刘荣取她的女儿。
刘荣的母亲粟姬看不惯馆陶公主,就直截了当的拒绝了这门亲事。这一下子可得罪了馆陶公主,馆陶公主又重新物色新的人选,当时还是胶东王的刘彻,人品才情各方面都很不错,关键是他还有凌云之志。
一番考察下来,馆陶公主觉得刘彻很不错。刘彻和他的母亲王夫人也非常配合。就这样,在馆陶公主和王夫人合力推举下,刘荣被废,刘彻成了太子,馆陶公主的女儿也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
汉武帝打通西域之路,也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本想派遣使臣前往大月氏,然后与大月氏签订盟约,前后夹击匈奴,但是张骞出使西域,一出使就出使了十几年。
这边汉武帝与匈奴打的不可开交,那边又听不到丝毫张骞出使西域的情况。漫长的等待,已经让汉武帝被迫放弃张骞的那一条路。
没想到,十几年后,张骞活着回来了,还带了异国见闻。当通传张骞回来的消息的时候,汉武帝是激动不已的。他非常迫切地召见的张骞,他想知道张骞在西域的十几年里都发生了什么。
张骞在外的十几年与一匈奴女子结为夫妻。少年时离开繁华富饶的都城,前往漫漫西域之路,再回来时,边塞的风沙让这个男人苍老了二十多岁。张骞讲述了一路上的曲折离奇,还带来葡萄,胡椒等农作物的种子。
他向汉武帝描述了西域发展的另一番景象,这景象深深地打动了汉武帝。汉武帝最终下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派遣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就是为了打通西域之路,汉朝与西域各国互通有无,买卖货物带动了西域的经济发展。
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具有重要意义,他是中国古时的外交见证,这也展示了汉武帝深谋远略。
打击匈奴,悲剧收场
在汉武帝在位期间,漫长的征战过程中,有三个将军是绕不开的,李广,卫青和霍去病。李广将军飞剑射石虎,赫赫有名。
但是卫青和霍去病是攻打匈奴的主力军。说起来,汉武帝一天出门去了平阳侯家里,平阳侯就设宴款待,酒宴上歌舞升平,美人婀娜,汉武帝就看上了其中一个美貌秀丽的歌姬,而这个歌姬就是卫青同母异父的姐姐卫子夫。
卫子夫跟随汉武帝进入皇宫,一路荣升贵妃,直至皇后,卫青也跟着水涨船高,有了在汉武帝面前大展身手的机会。等到有了外甥霍去病,汉武帝很喜欢这小子,因为霍去病有汉武帝喜欢的那股征战杀伐的果敢和勇气。
在汉武帝整治朝廷内部的过程中,汉朝逐渐拥有了强盛的国力,但是匈奴一直是汉武帝的一块心病。攻打匈奴一直都在汉武帝的发展版图之中。
唐朝高适诗曰“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汉武帝雄才大略,但是他本人却是没有真正见过皇庭之外的景象的。
都说春风不度玉门关,过了玉门关,来到远离中原的漠北,这里是卫青和霍去病是攻打匈奴的主力战场,霍去病率10万骑兵分两路出征,卫青亲自率5万精兵轻骑兵奔驰500多公里,轻装简行,直袭单于老营。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描写的正是这场战争。卫青和霍去病两人在匈奴战争中留下光彩绚烂的历史笔记。
汉武帝在位54年,攻打匈奴44年,可以说他在位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攻打匈奴。匈奴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他们部落分散,部落的地点也经常变化。能最终消灭匈奴是非常不容易的。
汉武帝与陈阿娇,卫长夫两任皇后的爱恨情仇,那也是曲折悲情。
汉武帝登基后,陈阿娇就仗着她地位尊贵,外戚母亲馆陶公主势力广泛,她就要求汉武帝专宠自己,不许汉武帝和其他女人亲近。只是陈阿娇多年无所出,逐渐也就失去圣宠。
等到汉武帝带回来卫子夫,陈阿娇也就彻底失去了汉武帝的宠爱。没过多久,陈阿家就被查出来使用巫蛊之术伤害卫子夫,剥夺了皇后的地位。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后世人多非议。卫子夫也就名正言顺的成为了皇后,卫子夫的孩子刘据成为了太子。
汉武帝晚年的时候耽于享乐,沉迷于求仙问道。时常听信谗言做出一些不当举动。汉武帝身边常有小人挑唆,他对太子刘据不满已久,刘据背后那权势极大的卫氏也是他忌惮的存在。
卫子夫年老色衰,早已不得宠,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涌动。当一个国家的奸臣极为得势的时候,常常会蒙蔽圣听,奸臣江充向皇帝进谗言,言明刘据运用巫蛊之术伤害汉武帝有不臣之心。
而刘据在汉武帝疏远的过程中感到恐慌,他准备动手除掉江充,却不想正好中了江充的陷阱。于是在一片混乱之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刘据的倒下,也彻底击垮了卫子夫,卫子夫被废,自缢了解。
汉武帝与卫子夫之间的微博的信任消耗殆尽,几十年的陪伴比不上帝王的疑心。这就是伴君如伴虎的写照吧。
纵观汉武帝这一生,年少登基,暮年失意,有功有过,功过不过是历史寥寥几笔,透过那简短有力的史书记载,我们看到了汉武帝这波澜壮阔的一生。
参考文献:
[1]汉武帝经营西域的得失
[2]汉武帝时期的“儒学”与“儒术”
[3]汉武帝的父子关系 汉武帝为什么与太子开战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ynstorm@foxmail.com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