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我选了一条也许再也走不通的路

相关推荐

陕西挖出最寒酸古墓,盗墓贼都懒得下手,专家却挖出225国宝文物

陕西挖出最寒酸古墓,盗墓贼都懒得下手,专家却挖出225国宝文物

1992年,宝鸡的考古工作人员在勘探地貌时偶然发现了泥土里埋藏的大量朱砂,从而进一步挖掘,揭开了益门二号墓的面纱。当人们看到墓葬规格时,都有些失望,这是一个只有约3平方米的极小墓葬,在盗墓活动猖獗的宝鸡地区,也没有任何被撬开的痕迹,可见是连盗墓贼都懒得光顾的。但紧接着,225件宝物从中出土,每一件都

专栏 2023-06-01 20:12 287

重庆钓鱼城为何重要?蒙古军队为什么非要攻占钓鱼城?

重庆钓鱼城为何重要?蒙古军队为什么非要攻占钓鱼城?

许多朋友都知道在南宋末年钓鱼城坚守36年的历史,确实钓鱼城绝对是值得在世界历史上大书特书的一个地点,因为在当时横扫欧亚的蒙古军队围攻钓鱼城期间,蒙古大汗蒙哥突然死去,而这个重大变故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那么当时钓鱼城为什么那么重要,值得蒙哥亲临城下指挥攻城?他当时又是怎么死的?他的死对世界

专栏 2023-06-01 20:06 346

从中央与地方关系互动看宋代基层社会演变

从中央与地方关系互动看宋代基层社会演变

文|编辑:潇潇引言宋初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力较弱,地方官员的权力较大,基层社会较为分散。随着宋朝的不断发展,中央政权逐渐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力,地方官员的权力逐渐减弱,基层社会逐渐趋于集中。论据:从中央与地方关系互动看宋代基层社会演变宋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宋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是一个历时三百

专栏 2023-06-01 20:00 715

1820年荷兰裔移民的"大迁徙"和布尔人共和国的形成

1820年荷兰裔移民的"大迁徙"和布尔人共和国的形成

在1820年代初期,英国东印度公司夺取了开普殖民地的控制权,并开始对该地区的移民政策进行调整。然而,在1830年代初,英国政府的决策开始对荷兰裔移民施加限制。1833年,英国通过《廢奴法令》(AbolitionofSlaveryAct),宣布奴隶制度在英属领土中废除。这项法令对开普殖民地的荷兰裔定居

专栏 2023-06-01 19:54 507

傅作义向卫立煌出示蒋介石手谕,卫立煌脸色大变,傅作义:赶紧逃

傅作义向卫立煌出示蒋介石手谕,卫立煌脸色大变,傅作义:赶紧逃

一、尴尬存在的国军名将卫立煌在蒋介石手下,堪称是尴尬存在。虽他号称是蒋介石五虎将之一,跟陈诚、顾祝同等平级。可惜卫立煌既不是浙江籍,又非黄埔系,想得到蒋介石的信任,始终都差那么一口气。比如北伐结束后,刘峙和顾祝同,功劳虽没有卫立煌大,却都升任为军长了。可卫立煌却是副军长。哪料没多久蒋介石又下命令,副

专栏 2023-06-01 19:48 234

永琪去世后,他唯一的儿子绵忆过得怎么样?爷爷乾隆对他好吗?

永琪去世后,他唯一的儿子绵忆过得怎么样?爷爷乾隆对他好吗?

永琪作为乾隆的第五个儿子,深受他的宠爱,大有立其为太子之意,若不是永琪早逝,或许大清的江山也就轮不到后来的嘉庆帝了。按理说,乾隆那么疼惜永琪,自然也应该很疼爱绵忆,但从历史来看,绵忆过得并不顺遂。真实的历史往往不如电视剧中那么美好,永琪不像《还珠格格》中的结局那样,在绵忆出生后去找小燕子了,而是真的

专栏 2023-06-01 19:42 399

九子夺嫡:隆科多为何会拥护四阿哥登基?康熙的大智慧,不得不服

九子夺嫡:隆科多为何会拥护四阿哥登基?康熙的大智慧,不得不服

清康熙四十七年,身居太子之位长达30多年的爱新觉罗·胤礽,被康熙皇帝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肆恶虐众,暴戾淫乱”为由废黜了其太子之位,康熙帝诸位皇子对皇位的争夺逐渐公开化、明朗化。太子之位出现空缺,除了最先跳出向皇储位置发起冲击的皇长子胤褆,就属皇八子胤禩周围的党羽势力,活动最为频繁。在康熙皇帝下达

专栏 2023-06-01 19:36 303

从敦煌壁画中浅析唐代服饰风尚及形成的原因

从敦煌壁画中浅析唐代服饰风尚及形成的原因

文稿|TT编辑|TT前言敦煌壁画在唐代服饰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敦煌壁画作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艺术珍品,保存了大量生动的服饰图像。这些壁画绘制了各个社会阶层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他们的着装风格和时尚趋势。通过对壁画中服饰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唐代不同阶层的人们穿着的款式、图案和装饰元素,以及其与社会地

专栏 2023-06-01 19:30 210

刘裕堪称枭雄,比曹操厉害,当政后却让归隐的陶渊明嫌弃他

刘裕堪称枭雄,比曹操厉害,当政后却让归隐的陶渊明嫌弃他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是著名将领、文学家辛弃疾对刘裕的高度评价。刘裕一生南征北战,在混乱的南北朝时代,凭借自己极高的军事才能,连连战胜,最终取得了令人仰慕的成就。可谓是生于寒门,长于乱世,以武定国,一步步打下属于自己的一片江山。可就是这样一个时代枭雄

专栏 2023-06-01 19:24 793

明成祖花费50吨铜打造的武当山“金殿”,为何能600年不倒不锈?

明成祖花费50吨铜打造的武当山“金殿”,为何能600年不倒不锈?

1416年,明成祖朱棣御笔一挥,武当山天柱峰上诞生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观,它就是如今举世闻名的武当山金殿。对于这座金殿而言,“金碧辉煌”、“金光灿灿”并非夸张的修饰词,而是写实的描述,因为它是一座由纯铜铸造、外表鎏金的全金属建筑。武当山金殿武当山金殿为重檐庑殿顶,这是中国古建中最高等级的屋顶样式,往往

专栏 2023-06-01 19:18 738